:::
亞輻射皿蘭 - 教育百科
亞 | |
輻 | |
射 | |
皿 | |
蘭 |
中研院臺灣生命大百科
生物資訊
中文名: | 亞輻射皿蘭 |
英文名: | Lecanorchis subpelorica |
描述: 真菌異營之地生草本。花莖高15-40 cm,幼嫩時紅褐色,漸轉為亮黑褐色,常有分枝,花序軸1-5 cm,花朵多數,密生,依序開放。柄狀子房長1.5-2 cm。花淡紅褐色,不開展;萼片形狀接近,倒披針狀長橢圓形,末端圓鈍,長10-11 mm,寬約2 mm;花瓣倒卵狀長橢圓形,略寬於萼片;唇瓣亦與其他花被等長,寬約3 mm,基部與蕊柱完全分離,略三裂,側裂片直立,唇盤疏被多細胞毛。蕊柱白色,棒狀,長約7 mm,腹面被毛。本種似為三裂皿蘭Lecenorchis triloba J. J. Sm.之半整齊花型(semi-peloric form),具有部分花瓣化之唇瓣;而碧湖皿柱蘭Lecanorchis bihuensis T. P. Lin & S. W. Wu則為本種之整齊花型(peloric form),其唇瓣幾乎完全花瓣化。 |
|
分布: 台灣特有,目前僅發現於屏東縣壽卡一帶山區。 |
|
作者: | 許天銓 |
授權方式: | ![]() |
資料來源: | 中研院臺灣生命大百科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