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帶鳚 - 教育百科
帶 | |
鳚 |
中研院臺灣生命大百科
生物資訊
中文名: | 帶鳚 |
英文名: | Xiphasia setifer |
描述: 體延長如鰻形;頭部錐形。頭頂無膜冠,無鬚。鰓裂下緣恰在胸鰭基上方;上下頜兩側具一犬齒,下頜犬齒擴大。D. XIII, 111-114; A. II, 112-114; P. 13; V. I, 3;C.10。背鰭起點在眼前緣上方;背鰭、臀鰭與尾鰭相連;成熟雄魚尾鰭中央2鰭條延長。體側具有多於20條黑白交互色帶,背部尤其明顯;背、臀和尾鰭灰黑至黑色,背鰭第V至第VII棘間有黑點;胸及腹鰭灰黑色。活魚時,背鰭橙黃色,腹及胸鰭黃色,頭為淺黃色。 |
|
分布: 分布於印度-西太平洋區,由紅海、南非至萬那杜,北至日本,南至澳洲等。台灣分布於西南部、西部及東北部等海域。 |
|
作者: | 臺灣魚類資料庫 |
授權方式: | |
資料來源: | 中研院臺灣生命大百科 |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日期: | 2007年1月 |
出處: | 脊椎動物百科全書 |
辭書內容
學名: Xiphasia setifer (Swainson, 1839) |
|
形態: 體延長如鰻型;背、臀及尾鰭相連;成熟魚尾鰭中央2鰭條延長;體側有20多條黑白交互色帶,尤其背部最明顯;背鰭橙黃色;胸、腹鰭黃色;體長可70公分。 |
|
分布: 西太平洋。 |
|
生態習性: 棲息沙泥質海底,以底棲生物為食的肉食性魚類。 |
|
利用: 無經濟價值。 |
|
門: 脊索動物門(Phylum Chordata) |
|
亞門: 脊椎動物亞門(Subphylum Vertebrata) |
|
綱: 輻鰭魚綱或條鰭魚綱(Class Actinopterygii) |
|
首綱: 硬骨魚類(首網)總論 |
|
亞綱: 新鰭魚亞綱(Subclass Neopterygii) |
|
組: 真骨魚組(Division Teleostei) |
|
亞組: 正真骨亞組(Subdivision Euteleostei) |
|
目: 鱸形目(Order Perciformes) |
|
首目: 棘鰭魚首目(Superorder Acanthomorpha) |
|
亞目: 鳚魚亞目(Suborder Blennoidei) |
|
系: 鱸形系(Series Percomorpha) |
|
科: 鳚科(Family Blennidae),Blennies |
|
資料來源: | 國家教育研究院_帶鳚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