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腫 - 教育百科
ˇ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ㄆㄧˊㄖㄡˋㄈㄨˊㄓㄤˋㄖㄨˊ:「ㄏㄨㄥˊㄓㄨㄥˇ」、「ㄈㄨˊㄓㄨㄥˇ」、「ㄓㄨㄥˇㄓㄤˋ」、「ㄅㄧˊㄑㄧㄥㄌㄧㄢˇㄓㄨㄥˇ」。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腫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zhǒng
解釋:
  1. 皮肉浮脹。
    【例】紅腫、浮腫、鼻青臉腫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腫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zhǒng
解釋:
[名]
毒瘡、癰疽。《後漢書.卷五五.章帝八王傳.濟北惠王壽傳》:「頭不枇沐,體生瘡腫。」
[形]
1.皮肉浮脹。如:「皮膚紅腫」、「他的眼睛腫得很厲害。」
2.粗大、肥胖。如:「身材臃腫」。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腫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語辭典_腫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台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tsíng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動] ] 皮肉浮脹。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台語常用詞辭典_腫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1. 毒瘡、癰疽。如:「腫瘤」。《說文解字.肉部》:「腫,癰也。」《周禮.天官.瘍醫》:「瘍醫掌腫瘍、潰瘍、金瘍、折瘍。」《舊唐書.卷一二四.列傳.令狐彰》:「自冬末舊疾益重,瘡腫又生,氣息奄奄,遂期殞歿。」

2. 皮肉浮脹。如:「水腫」、「皮膚紅腫」《黃帝內經素問.卷二○.五常政大論》:「寒熱胕腫。」《儒林外史》第四六回:「成老爹道:『我說我這臉是浮腫著的。』眾人一齊笑了。」

3. 肥大而突出。《莊子.逍遙遊》:「吾有大樹,人謂之樗,其大本擁腫,而不中繩墨。」《爾雅.釋木》:「椐樻。」晉.郭璞.注:「腫節可以為杖。」

注音: ㄓㄨㄥˇ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腫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相關臺灣台語 相關臺灣客語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