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不動聲氣 - 教育百科
ˋ
ˋ
ˋ
  • 漢語拼音 猶「不動聲色」。見「不動聲色」條。01.宋.歐陽修〈相州晝錦堂記〉:「至於臨大事,決大議,垂紳正笏,不動聲氣,而措天下於泰山之安,可謂社稷之臣矣。」<a name="聲色不動"> </a>

教育部成語典
注音:
ㄅㄨ
ㄉㄨㄥ
ㄕㄥ
ㄑㄧ

ㄅㄨ
ㄉㄨㄥ
ㄕㄥ
ㄑㄧ

漢語拼音: 猶「不動聲色」。見「不動聲色」條。01.宋.歐陽修〈相州晝錦堂記〉:「至於臨大事,決大議,垂紳正笏,不動聲氣,而措天下於泰山之安,可謂社稷之臣矣。」<a name="聲色不動"> </a>
釋義:
典故說明:
典源:
此處所列為「不動聲色」之典源,提供參考。 唐.韓愈〈司徒兼侍中中書令許國公贈太尉韓公神道碑銘〉(據《全唐文.卷五六二.韓愈》引)公之為治,嚴不為煩,止除害本,不多教條;與人必信,吏得其職,賦入無所漏失,人安樂之,在所以富。公與人有畛域(1),不為戲狎(2),人得一笑語,重於金帛之賜。其罪殺人,不發聲色。問法何如,不自為輕重,故無敢犯者。

〔注解〕 (1) 畛域:範圍、界限。畛,音ㄓㄣˇ。田間分界的道路,引申為界限。 (2) 戲狎:嬉戲親近。
書證:
資料來源: 教育部成語典_不動聲氣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