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貢獻 - 教育百科
ˋ
ˋ
  • 漢語拼音 gòng xiàn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gòng xiàn
解釋:
  1. 挪出物資或奉獻才智心力於社會公眾。
    【例】他慷慨解囊,捐出這個月的零用錢,希望能為這次震災的災民貢獻棉薄之力。
  2. 對社會公眾有所助益的行為。
    【例】電話的發明對人類是一項偉大的貢獻。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貢獻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gòng xiàn
解釋:
1.進奉或贈與。《荀子.正論》:「稱遠邇而等貢獻,豈必齊哉?」《國語.吳語》:「越國固貢獻之邑也,君王不以鞭箠使之,而辱軍士使寇令焉。」
2.對公眾有所助益。如:「電話的發明是偉大的貢獻。」
3.付出。如:「他應聘回國,準備貢獻所長。」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貢獻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屬性: 動、名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相似詞: 【奉獻】
對應華語: 貢獻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貢獻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kòng-hiàn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動] ] 納獻、進奉。將財物無條件拿出來給與他人。
  2. [[動] ] 將心力無條件地用在對公眾有幫助的地方。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貢獻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相關閩南語 貢獻 相關客家語 貢獻
相似詞 奉獻、功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