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秋 - 教育百科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ㄧˋㄋㄧㄢˊㄙˋㄐㄧˋㄓㄨㄥ˙ㄉㄜㄉㄧˋㄙㄢㄐㄧˋㄖㄨˊ:「ㄑㄧㄡㄊㄧㄢ」、「ㄑㄧㄡㄐㄧˋ」、「ㄑㄧㄡㄕㄡ」、「ㄑㄧㄡㄙㄜˋ」、「ㄑㄧㄡㄩˇ」、「ㄑㄧㄡㄍㄠㄑㄧˋㄕㄨㄤˇ」。
  2. ㄧˋㄋㄧㄢˊㄖㄨˊ:「ㄑㄧㄢㄑㄧㄡㄨㄢˋㄕˋ」、「ㄧˊㄖˋㄅㄨˊㄐㄧㄢˋㄖㄨˊㄍㄜˊㄙㄢㄑㄧㄡ。」
  3. ㄕˊㄏㄡˋㄖㄨˊ:「ㄉㄨㄛㄕˋㄑㄧㄡ」、「ㄨㄟˊㄐㄧˊㄘㄨㄣˊㄨㄤˊㄑㄧㄡ」。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秋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qiū
解釋:
  1. 一年四季中的第三季。農曆為七、八、九月,陽曆為九、十、十一月。
    【例】秋天、深秋、一葉知秋
  2. 年。古代年的長度以二次秋收為準,故以秋代表年。
    【例】一日不見,如隔三秋。
  3. 時候、緊要關頭。
    【例】多事之秋、危急存亡之秋
  4. 姓。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秋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qiū
解釋:
[名]
1.一年四季中的第三季。農曆為七、八、九月,陽曆為九、十、十一月。如:「秋天」、「秋季」、「中秋」、「深秋」、「一葉知秋」。唐.杜甫〈登高〉詩:「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
2.年。古代年的長度以二次秋收為準,故以秋代表年。如:「千秋萬世」、「一日不見,如隔三秋。」唐.劉禹錫〈蜀先主廟〉詩:「天地英雄氣,千秋尚凜然。」
3.時候。如:「多事之秋」。《文選.諸葛亮.出師表》:「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
4.姓。如清代有秋瑾。
[形]
喻衰老。宋.陸游〈南鄉子.早歲入皇州〉詞:「三十年來真一夢,堪愁。客路蕭蕭兩鬢秋。」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秋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秋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tshiu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名] ] 一年中的第三季。
  2. [[名] ] 時期、時候。
  3. 秋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秋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1. 穀物成熟。《說文解字.禾部》:「秋,禾穀孰也。」《書經.盤庚》:「若網在綱,有條而不紊,若農服田力穡,乃亦有秋。」漢.蔡邕〈月令章句〉曰:「百穀各以其初生為春,熟為秋。故麥以孟夏為秋。」《清史稿.卷一二○.食貨志一》:「其后土、客生息蕃庶,歲屢有秋,關內漢回挾眷承墾,絡繹相屬。」

2. 一年四季中之第三季。農曆為七、八、九月,陽曆為九、十、十一月。如:「秋天」、「秋季」、「中秋」、「深秋」。南朝梁.江淹〈別賦〉:「珠與玉兮豔暮秋,羅與綺兮嬌上春。」《五燈會元.卷二○.天童鹹傑襌師》:「動絃別曲,葉落知秋。舉一明三,目機銖兩。」

3. 年。古代年之長短以二次秋收為準,故以秋代表年。《詩經.王風.采葛》:「彼采蕭兮,一日不見,如三秋兮。」唐.劉禹錫〈蜀先主廟〉詩:「天地英雄氣,千秋尚凜然。」

4. 時候、時期。如:「多事之秋」。三國蜀.諸葛亮〈出師表〉:「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唐.蔣防〈霍小玉傳〉:「妾年始十八,君才二十有二,迨君壯室之秋,猶有八歲。」

5. 五色以白為秋。亦用以比喻衰老。《爾雅.釋天》:「秋為白藏。」晉.郭璞.注:「氣白而收藏。」唐.李白〈古風〉詩五九首之一一:「春容捨我去,秋髮已衰改。」宋.陸游〈南鄉子.早歲入皇州〉詞:「三十年來真一夢,堪愁。客路蕭蕭兩鬢秋。」

6. 五方以西秋。《文選.張衡.東京賦》:「飛雲龍於春路,屯神虎於秋方。」唐.李善.注:「秋方,西方也。」南朝宋.謝莊〈懷園引〉:「迴首瞻東路,延翮向秋方。」

7. 五音以商為秋。《文選.謝莊.月賦》:「聆皐禽之夕聞,聽朔管之秋引。」唐.李善.注:「秋引,商聲也。」

8. 五行以金為秋。漢.董仲舒《春秋繁露.五行對》:「水為冬,金為秋。」

9. 姓。如清代有秋瑾。

注音: ㄑㄧㄡ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秋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相關閩南語 相關客家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