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挃 - 教育百科
ˊ
  • 部首 ㄕㄡˇ
  • 部首外筆畫 6
  • 總筆畫 9
  • 漢語拼音 zhí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zhí
解釋:
[名]
參見「挃挃」條。
[動]
撞。《太平廣記.卷三四一.韋浦》:「主人有稚兒戲于門下,乃見歸以手挃其背,稚兒即驚悶絕,食頃不寤。」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挃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ti̍h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動] ] 要、欲。
反義詞: 毋挃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挃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1. 「挃挃」:收割聲。《說文解字.手部》:「挃,穫禾聲也。」《詩經.周頌.良耜》:「穫之挃挃,積之栗栗。」宋.黃庭堅〈次韻庭誨按秋課出城〉詩:「穫人歌挃挃,公子騎翩翩。」

2. 撞。《龍龕手鑑.手部》:「挃,反撞也。」《淮南子.兵略》:「夫五指之更彈,不若捲手之一挃。」漢.高誘.注:「挃,擣也。」《太平廣記.卷三四一.韋浦》:「主人有稚兒戲於門下,乃見歸以手挃其背,稚兒即驚悶絕,食頃不寤。」

注音: ㄓˊ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挃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