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坎坎 - 教育百科
ˇ
ˇ
  • 漢語拼音 kǎn kǎn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kǎn kǎn
解釋:
1.擊鼓聲。《詩經.小雅.伐木》:「坎坎鼓我,蹲蹲舞我。」
2.伐木聲。《詩經.魏風.伐檀》:「坎坎伐檀兮,寘之河之干兮。」
3.不安的樣子。《易經.坎卦》:「六三,來之坎坎,險且枕。」
4.空乏的樣子。漢.揚雄《太玄經.窮》:「羹無糝,其腹坎坎。」
5.不平。唐.柳宗元〈弔屈原文〉:「哀余衷之坎坎兮,獨蘊憤而增傷。」
6.高興、歡喜。《爾雅.釋訓》:「坎坎、蹲蹲,喜也。」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坎坎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