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空氣品質模式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Air Quality Models
日期: 2002年2月
出處: 環境科學大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包含一組物理及化學方法的系統,用以計算空氣污染排放對空氣品質濃度的影響。這個系統考慮了各種污染源排放,大氣行為,化學轉化,及移除過程。許多研擬都市地區空氣品質維護及管制對策所遭遇到的困難或複雜議題可以用空氣品質模式的模擬來克服或探討。在有些情況下,甚至沒有其他的替代方案而僅能以空氣品質模式為之。空氣品質模式所能應用的議題包括:1.排放管制的立法,2.不同排放管制策略的評比,3.規劃未來空氣污染源的位置,4.單一空氣污染事件的分析與管制規劃,5.評估造成目前空氣品質狀態的責任歸屬。空氣品質模式可以略分為物理模式及數學模式,前者是以實際空氣污染問題的縮尺模型來模擬,通常是在風洞進行;後者又可進一步分為統計模式及傳輸模式兩類,第一類是以過去空氣品質資料的統計為基礎,第二類是以大氣傳輸及反應的基本方程式為基礎。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空氣品質模式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