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泯 - 教育百科
ˇ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mǐn
解釋:
  1. 消除、消滅。
    【例】泯滅、泯沒、童心未泯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泯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mǐn
解釋:
[動]
消除、消滅。如:「泯滅」、「泯沒」。唐.杜甫〈贈鄭十八〉詩:「古人日已遠,青史字不泯。」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泯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泯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1. 消除、消滅。如:「泯滅」、「泯沒」。大徐本《說文解字.水部.新附》:「泯,滅也。」《詩經.大雅.桑柔》:「亂生不夷,靡國不泯。」漢.班固〈東都賦〉:「于時之亂,生人幾亡,鬼神泯絕。」唐.杜甫〈贈鄭十八〉詩:「古人日已遠,青史字不泯。」

2. 昏亂。澤存堂本《玉篇.水部》:「泯,泯泯,亂也。」《書經.康誥》:「天惟與我民彝,大泯亂。」《漢書.卷一○○.敘傳下》:「泯泯群黎,化為良吏。」

3. 混同無別、合攏。《太平廣記.卷一○.河上公》:「須臾,雲霧晦冥,天地泯合,帝甚貴之。」《西遊記》第四回:「那些天馬見了他,泯耳攢蹄,倒養得肉膘肥滿。」

注音: ㄇㄧㄣˇ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泯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相關客家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