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篩選假說 - 教育百科
篩 | |
選 | |
假 | |
說 |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 Filtering (Screening) Hypothesis |
作者: | 陳麗珠 |
日期: | 2000年12月 |
出處: | 教育大辭書 |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篩選假說又叫做文憑主義假說(credentialism hypothesis),是對人力資本論的一種批判理論。 在一九六○年代盛行的人力資本論中,學者相信各種教育的投資會使受教育者的生產力提高,因此可以使其收入提高。然而篩選假說卻認為,教育投資未必一定能提高個人的生產力,而是給予個人較高的文憑或學歷,使其在就業市場上具有較佳的競爭能力,因而獲得較高收入。換句話說,篩選假說強調教育與訓練未必如人力資本論者所強調的能夠改變個人的生產力,而是透過學校教育制度的層層篩選,將具有雇主所偏愛具有某些特質的學生挑選出來,授予文憑或學位。因此雇主在招募員工時,就會認定具有文憑者,給予較高待遇雇用,但不一定是因為這些具有高學歷者同時具有較高生產力。學校教育在此過程中只不過是一種選擇或標記的工具。 篩選假說直接影響到個人對教育投資的意願與教育投資的收益,但是又因人力市場內的雇主對待聘雇員工的未來表現是否具有足夠的訊息而定:當雇主具有足夠訊息時,求職者的學歷就不是非常重要,因此個人對教育的投資意願就不高,教育的收益因此變少。相反的,如果雇主對求職者的生產力無法掌握足夠訊息,學歷就成為重要的考量標準。在此種人力市場中,個人往往較樂意去購買教育財,而且教育投資的收益也較高。 |
|
資料來源: | 國家教育研究院_篩選假說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