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中等教育結構改革(大陸地區)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作者: 朱益明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大陸地區中等教育結構改革,主要是改革高中階段的教育。一九八○年十月七日國務院批准轉發教育部、國家勞動總局關於中等教育結構改革的報告,報告中指出,要使高中階段的教育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需要,應當實行普通教育與職業、技術教育並舉,全日制學校與半工半讀學校、業餘學校並舉,國家辦學與業務部門、廠礦企業、人民公社辦學並舉的方針。縣以下教育事業應當主要面向農村,為農村的各項建設事業服務。在城鄉要提倡各行各業,廣泛舉辦職業(技術)學校。可適當的將一部分普通高中改辦為職業(技術)學校、職業中學、農業中學。經過調整改革,要使各類職業(技術)學校的在校學生數在整個中等教育中的比重幅大增加。
  一九八五年五月[中共中央關於教育體制改革的決定]中提出「調整中等教育結構,大力發展職業技術教育」、「力爭在五年左右,使大多數地區的各類高中階段的職業(技術)學校招生數相當於普通高中的招生數」。至一九九四年,此目標已大致達成。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中等教育結構改革(大陸地區)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