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老化結構論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Programmed Theories of Aging
作者: 黃富順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老化結構論係以基因結構的觀點來解釋老化的現象,主張身體的老化是一種自然的現象。在人類的每個器官內,本來就潛伏著老化的因子,只要達到相當年齡,老化現象自然出現。依此理論的說法,身體的發展係由基因所控制,故老化現象亦是基因所造成的。基因所發出的訊息會指揮身體的改變,如同電腦程式控制電腦的運作一樣。在生命最初時期,此種結構就已經建立,並開始運作,隨著年齡的增長,而指揮身體進行改變。故老化是個體發展的一種既定的結構性改變,如同青春期的發生一樣的自然。停經就是這種老化程序的一個明顯例子。支持此派理論的學者,進行了多種有關過早老化現象的研究,包括衰老症(pregeria)、道恩氏症候(Down's Syndrome)、沃納氏症候(Werner's Syndrome),以及海富利克限制(Hayflick limit)等研究,以支持老化的產生係由基因結構所造成之核心概念(參見「衰老症」、「海富利克限制」)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老化結構論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