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幼學綱要〕(日本)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作者: 楊思偉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幼學綱要〕為日本戰前對兒童教育所編之倫理教條的書,頒布於一八八二年十二月三日,當時明治天皇對偏重智育教育及歐化的現象提出批判並表示不滿,而要求侍補官元田永孚,先撰寫有關〔教學大旨〕聖旨;同時,希望幼兒也同樣能學到忠孝仁義等德性,因而命令元田氏編纂這本兒童的教育書籍。
  在編纂過程中,因碰到歐化派和傳統派理念衝突問題,致花費三年時間才編纂完成。〔幼學綱要〕的內容,係先選定儒家的德目,包括孝行、忠節、和順、友愛、信義、勤學、立志、誠實、仁慈、禮讓、儉素、忍耐、貞操、廉潔、敏智、剛勇、公平、度量、識斷及勉職等二十項。在每一德目之後,先做扼要大意說明,其次從〔孝經〕、〔禮記〕、〔論語〕、〔詩篇〕、〔大學〕、〔中庸〕、〔孟子〕中引用相關部分,然後加入日本天皇世家及歷史人物之言行,並在書中附上相關的插圖,唯在解說中,並未加入西方的例子。本書共編成七冊,內容相當多。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幼學綱要〕(日本)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