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老化損耗論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Wear-and-Tear Theory of Aging
作者: 黃富順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老化的損耗論係以日常生活對生物系統的逐漸傷害,進而影響組織或器官功能的發揮來解釋老化的現象。此派學者主張由於日常生活對生物系統的逐漸傷害日積月累,會對身體的組織或器官產生某種程度的損壞,老化就是這種耗損逐漸累積的結果。日常生活對組織或器官的損傷係逐漸的,一定要累積到某一種功能受到影響時,才會為個體所發覺,它不會像機器一樣馬上呈現。生物體對各種器官與組織的損害,都會有一種自我修補的能力,但此種自我修補的能力,有時無法及時趕上損傷的速度,或有些有害物質逃避了被清除的命運,使傷害產生,因而個體就開始老化。此派學者曾探究去氧核糖核酸(DNA)的修補、跨鍵連結(cross linkage)及細胞內游離根(free-radical)的產生等現象,來支持損耗論的說法。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老化損耗論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