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脆性指數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brittle index
作者: 洪如江
日期: 2002年12月
出處: 力學名詞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岩石、土壤、或土石混合物,其尖峰強度(peak strength)與殘留強度(residual strength)之差對尖峰強度之比值,稱為脆性指數。
  脆性指數一詞,原為畢修樸(Bishop, 1967)所創,其定義可以下式表示:
  
式中,IB為脆性指數;τf為尖峰強度;τr為殘留強度。
  畢修樸所創之脆性指數定義,亦可擴充至以「主應力差」(principal stress difference)表示
  
  式中,(σ1-σ3)f為尖峰強度時之主應力差;(σ1-σ3)r為殘留強度時之主應力差。
  岩石、土壤、或土石混合物,其脆性指數大者,在破壤時常以高速崩潰、滑動,常使人車難於逃避。英國威爾斯Aberfan慘案之礦碴,滑動時速在十五至三十公里左右。某一些大型岩崩,時速竟高達二百至三百公里。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脆性指數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