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假面舞劇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Topeng
作者: 張素珠
日期: 2004年11月
出處: 舞蹈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假面名、舞劇名。托賓(Topeng)字義為緊貼在臉上的東西,意指假面,十六世紀沿用至今,是峇厘島具有相當代表性的藝術,馬斯(Mass)木雕村的木雕家,有些尤其擅長製作托賓面具和其他舞蹈面具。Topeng一字同時也指托賓舞或托賓劇,在峇厘島一齣普通的托賓劇,有三、四名演員,全都是男性;一整套托賓面具由三十到四十個不等,這些面具依出場順序,整齊無誤的排列在幕棚裡並蓋上白布,表演者藉由更換面具扮演一系列截然不同的角色,肢體動作活靈活現,他們迅速更換面具,進入面具所代表的人物,有如神靈附體。托賓舞劇有許多種形式,都是以所用的面具組係和表演者的風格區別,像《托賓陀》(Topeng Tua)即是相當古典而風行的獨角劇,專門表演老人的動作。托賓舞劇的故事取材自重要貴族的家族史,以峇厘島的村莊、王國和寺廟做為故事背景;現代托賓劇,題材與政治有關,內容多半緬懷當地國王和英雄的昔日光榮歷史,深受傳統甘布劇(Gambuh)影響,常被稱為歷史劇。
參照:
溫慧敏等譯《峇厘島知性之旅系列》。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假面舞劇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