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智利貓耳菊 - 教育百科
中研院臺灣生命大百科
生物資訊
中文名: 智利貓耳菊
英文名: Hypochaeris chillensis
描述:
多年生草本,基生葉橢圓形至長橢圓形,單一至分裂,先端銳尖至漸尖,葉緣全緣至疏齒牙緣,疏生纖毛,葉片兩面光滑,中肋於下表面散生毛被;莖生葉線形,披針形至長橢圓形,單一,基部抱莖,先端銳尖至漸尖,葉緣鋸齒緣,散生纖毛;頭花排列為頂生聚繖狀或聚繖圓錐狀,由舌狀花組成,長約9公厘,寬3.5公厘,總苞4輪,總苞裂片線形,外輪者長約2.5公厘,最內輪者長至8公厘,於結果時延長,先端鈍,表面具絨毛,外輪苞片的絨毛較內輪者密,具1脈,中肋被毛,長1.5-3公厘,邊緣膜質且具纖毛,纖毛長0.2-0.3公厘;托片長橢圓形,長約3.5公厘,具1脈,膜質,先端二裂,具纖毛和芒,芒長約1.5公厘;花冠黃色,長約6.5公厘,花藥聚合,基部鈍,先端銳尖,長約0.8公厘,柱頭長約1.5公厘;瘦果橢球形,粗糙,長約4.5公厘,先端具長喙,粗糙,長約4公厘,冠毛略為羽毛狀,長4-6.5公厘,分枝的剛毛長約1公厘。
分布:
原生於南美洲,並歸化於北美。現歸化於臺灣北部,陽明山國家公園境內公路旁。
作者: 楊承瑞
授權方式: 創用CC
資料來源: 中研院臺灣生命大百科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