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吳茱萸 - 教育百科
ˊ
ˊ
  • 漢語拼音 wú zhū y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wú zhū yú
解釋:
植物名。芸香科吳茱萸屬,落葉小喬木。高可達十七公尺,樹皮平滑,暗褐色。奇數羽狀複葉對生,小葉五至十一枚,橢圓形,枝葉均生軟毛。夏季開花,聚繖狀圓錐花序頂生,雌雄異株,雄花疏離,雌花密集,花瓣五枚,淡黃色。蒴果紫紅色,可入藥,具有驅風、收斂之效,並可治療霍亂及中暑。也稱為「毛臭辣樹」。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吳茱萸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中研院臺灣生命大百科
生物資訊
中文名: 吳茱萸
英文名: Tetradium ruticarpum
描述:
小葉1-7對,中脈兩側葉片不相等,下表面脈上被毛;側生小葉柄長1-3 mm。

分布:
全島中海拔山區森林中。</p>
作者: 劉和義, 楊遠波, 施炳霖, 呂勝由
授權方式: 創用CC
資料來源: 中研院臺灣生命大百科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