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蝮 - 教育百科
ˋ
  • 部首 ㄏㄨㄟˇ
  • 部首外筆畫 9
  • 總筆畫 15
  • 漢語拼音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名]
動物名。一種毒蛇。脊椎動物門爬蟲類有鱗目。具管狀毒牙,長尺餘。頭大,呈三角形,全身灰褐色,有斑紋。也稱為「蝮蛇」、「土虺蛇」。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蝮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動物名:

⑴ 一種毒蛇。脊椎動物門爬蟲類有鱗目。具管狀毒牙,長尺餘。頭大,呈三角形,全身灰褐色,有斑紋。或稱為「蝮蛇」、「土虺蛇」。

⑵ 「蝮」:即「蝙蝠」。哺乳動物翼手目。外形似鼠,四肢與身體之間有膜相連,故能飛翔。眼睛小,視力弱,靠體內聲納系統發出之高頻率音波所得之回聲來引導飛行,善於夜間活動。亦稱為「飛鼠」、「伏翼」、「服翼」、「仙鼠」、「夜燕」。

注音: ㄈㄨˋ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蝮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