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黃斑鬼蛛 - 教育百科
中研院臺灣生命大百科
生物資訊
中文名: 黃斑鬼蛛
英文名: Araneus ejusmodi
描述:
【形態特徵】   

雌蛛體長5 ~ 8 mm。背甲黑褐色,有光澤。頭部隆起,頸溝明顯。胸板黑褐色。步足紅褐色至深褐色,脛節末端有黑色輪狀紋。腹部黑褐色,卵形,背面有三列黃白色縱斑。中列有三個斑,最前者為鮮明的大圓斑,之後有二個較小的菱形斑;側列之黃白斑前後相連成縱帶,並在中列之後左右列合併且延伸至尾端,其上還有二條細橫紋在尾端之前。腹面在絲疣前方有一對黃色圓斑。外雌器小,垂體呈半圓形。雄蛛小形, 體長3 ~ 5 mm。全體黑褐色。腹部背面之黃白色 縱斑,中列有一個大圓斑,側列各有三個小圓斑較明顯。

【習性】   

廣布於臺灣各地低海拔山區、田野、校園和公園中。常在傍晚時,在樹林邊緣或草叢結網捕食,網為圓網。白天常將網破壞,躲藏在網旁的枝條或樹葉捲成的巢中。

分布:
中國、日本、臺灣
作者: 陳世煌
授權方式: 創用CC
資料來源: 中研院臺灣生命大百科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