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蠅毒草 - 教育百科
中研院臺灣生命大百科
生物資訊
中文名: 蠅毒草
英文名: Phryma leptostachya
描述:
草本,高至96公分,單一或具分枝,直立;莖四方,較老的莖節膨大。葉十字對生,莖生葉,草質,被毛。葉片長至13公分,寬5.5公分,披針形,卵形或菱形,先端漸尖,基部漸狹且下沿至葉柄成翼狀,邊緣深圓齒緣至鋸齒緣,下表面於脈上被毛;基部葉片通常較小。總狀花序頂生、腋生,長至40公分;花軸綠色至紫色,小苞片線形,長至1.5公厘。小花梗耳狀,短。花萼宿存,兩側對稱,管狀,與花莖垂直;於開花時長2.7-5.5公厘,具五稜,上方三枚線形,紫色,先端鉤狀,下方二枚短錐狀,邊緣被毛。花萼於結果時宿存,褐色且帶白點,朝向遠軸面且與莖平行,長6-8.4公厘。花冠二唇形,白色,長至6公厘。上唇二深裂,下唇三裂,於下表面凹面處和喉部先端被毛。雄蕊4枚,二強,著生於花冠筒近頂端處,不外露;花絲白色,光滑;花粉粒三溝孔。雌蕊1枚,花柱彎曲,宿存;柱頭二裂。瘦果光滑,長4.4-5.3公厘,寬1.2-1.5公厘。
分布:
分布於東亞和北美東部。
作者: 楊承瑞
授權方式: 創用CC
資料來源: 中研院臺灣生命大百科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