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蠋 - 教育百科
ˊ
  • 部首 ㄏㄨㄟˇ
  • 部首外筆畫 13
  • 總筆畫 19
  • 漢語拼音 zh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zhú
解釋:
[名]
蛾、蝶類的幼蟲。《詩經.豳風.東山》:「蜎蜎者蠋,烝在桑野。」漢.毛亨.傳:「蠋,桑蟲也。」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蠋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1. 蛾、蝶一類之幼蟲。形體似蠶,以植物之葉為食。《爾雅.釋蟲》:「蚅,烏蠋。」晉.郭璞.注:「大蟲如指,似蠶。」《詩經.豳風.東山》:「蜎蜎者蠋,烝在桑野。」漢.毛亨.傳:「蠋,桑蟲也。」《莊子.庚桑楚》:「奔蜂不能化藿蠋,越雞不能伏鵠卵。」清.王先謙.集解:「司馬云:『藿蠋,豆藿中大青蟲。』」《韓非子.說林下》:「鱣似蛇,蠶似蠋。人見蛇則驚駭,見蠋則毛起。」

2. 通「燭」。明.張鳳翼《灌園記》第一五齣:「衾溫枕暖懶去眠也,直待睡鴨香消,鞾蠋頻頻換。」

注音: ㄓㄨˊ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蠋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