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漁 - 教育百科
ˊ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ㄅㄨˇㄩˊㄖㄨˊ:「ㄩˊㄧㄝˋ」、「ㄩˊㄇㄧㄣˊ」、「ㄩˊㄔㄨㄢˊ」、「ㄩˊㄏㄨㄛˋ」、「ㄩˊㄨㄥㄉㄜˊㄌㄧˋ」。
  2. ㄧˇㄅㄨˊㄓㄥˋㄉㄤㄕㄡˇㄉㄨㄢˋㄏㄨㄛˋㄉㄜˊㄖㄨˊ:「ㄩˊㄌㄧˋ」。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漁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1. 捕魚。
    【例】竭澤而漁
  2. 與捕魚有關的。
    【例】漁業、漁翁、漁船
  3. 用不正當的手段掠奪、謀取。
    【例】漁利、漁色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漁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動]
1.捕魚。如:「竭澤而漁」。宋.歐陽修〈醉翁亭記〉:「臨溪而漁,溪深而魚肥。」
2.用不正當的手段掠奪、謀取。《商君書.修權》:「秩官之吏,隱下以漁百姓,此民之蠹也。」《元史.卷一七三.崔斌傳》:「既至,凡前日蠹國漁民不法之政,悉釐正之。」
[形]
與捕魚有關的。如:「漁業」、「漁翁」、「漁船」。
[名]
姓。如宋代有漁陽鴻。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漁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漁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屬性: 單字不成詞者
音讀: hî/hû
屬性: 單字不成詞者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漁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1. 捕魚。如:「竭澤而漁」。《說文解字.水部》:「漁,捕魚。」宋.歐陽修〈醉翁亭記〉:「臨溪而漁,溪深而魚肥。」《紅樓夢》第四五回:「戴上那個,成了畫兒上的和戲上扮的漁婆兒了。」

2. 漁夫。元.關漢卿《雙赴夢》第二折:「坐著舉擔杖,則落的村酒漁樵話兒講。」《西遊記》第一五回:「行者見了,用手招呼道:「那老漁,你來,你來。我是東土取經去的。我師父到此難過,你來渡他一渡。」

3. 用不正當的手段掠奪、謀取。如:「漁色」。《商君書.修權》:「秩官之吏,隱下以漁百姓,此民之蠹也。」《元史.卷一七三.列傳.崔斌》:「既至,凡前日蠹國漁民不法之政,悉釐正之。」

4. 姓。如宋代有漁陽鴻。

注音: ㄩˊ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漁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相關閩南語 相關客家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