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冠子 - 教育百科
˙
  • 漢語拼音 guān zi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guān zi
解釋:
1.古代婦女所戴的冠。
2.雞頭上突起的肉塊,或鳥類頂上的毛飾。如:「雞冠子」。
3.舊日婦女蓋於髮髻上的飾物,橢圓形,長約一寸。《儒林外史》第四○回:「頭上戴了冠子,身上穿了大紅外蓋,拜辭了父親,上了轎。」
注音:
漢語拼音: guàn zǐ
解釋:
1.為年滿二十的兒子行加冠禮。《禮記.雜記下》:「大功之末,可以冠子,可以嫁子。」
2.已成年的男子。《韓詩外傳》卷七:「冠子不言,髮子不笞,聽其微諫,無令憂之。」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冠子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