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水道 - 教育百科
ˇ
ˋ
  • 漢語拼音 shuǐ dào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shuǐ dào
解釋:
  1. 人工開鑿或天然形成的通水路線。如海峽、河流等。
    【例】裡海是由歐洲通往亞洲的水道。
  2. 游泳池中用繩索分隔出的區間通道。
    【例】這場泳賽裡,三號水道的選手一開始就領先群雄。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水道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shuǐ dào
解釋:
1.人工或天然的通水路線。或水深足夠船隻航行的航路,如大海峽、河流、海灣或海峽中水深最深、主水流流過的路線,都稱為「水道」。
2.游泳池中用繩索分隔出的區間。比賽時,選手應在各自的水道中前進,若越線則犯規。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水道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channel
日期: 2003年10月
出處: 測繪學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一)水域中天然或人工挖濬之較深部分,可供船舶安全通航者。通常設有單排或雙排浮標,或設導標引導之。亦稱航道。(二)河流、海灣或海峽之最深部份,主要水流由此通過者。見海峽。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水道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tsuí-tō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名] ] 航道、溝渠。天然或人工的通水路線。源自日語。
  2. [[名] ] 自來水的線路、管道。源自日語。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水道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相關閩南語 水道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