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耵 - 教育百科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
|
注音: | |
漢語拼音: | dǐng |
解釋:
參見「耵聹」條。 |
|
注音: | |
漢語拼音: | tīng |
解釋:
(一)之又音。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耵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㈠ㄉㄧㄥˇ 「耵聹」:人之外耳道皮膚有耵聹腺,由此腺體所分泌之黃色蠟狀垢屑物稱為「耵聹」。《廣韻.上聲.迥韻》:「耵,耵聹,耳垢。」宋.史崧《黃帝素問靈樞經.巻五.厥病》:「耳中有膿,若有乾耵矃,耳無聞也。」明.朱橚《普濟方.卷五三.耳門.耳聾諸疾》:「有腎間漬水而耳聾者,有心氣虚熱而耳聾者,有腦脂下流成耵聹耳垢而耳聾者,其證不一。」俗稱「耳屎」、「耳垢」。 ㈡ㄊㄧㄥ,ㄉㄧㄥˇ之又音。 |
|
注音: | ㈠ㄉㄧㄥˇ ㈡(又音)ㄊㄧㄥ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耵 |
授權資訊: |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