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觸媒燃燒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Catalytic Combustion
日期: 2002年2月
出處: 環境科學大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一種使用觸煤,可在低溫、低流速下燃燒低濃度氣體的方式。觸媒燃燒的氣流以擴散為主,而且在一獨立的燃燒槽中進行。燃燒槽中含有一束燒焊在一起的陶瓷管富含孔隙的蜂巢結構物,它們具有甚大的表面積,且在表面鍍有適當的催化劑,廢氣在通過觸媒的表面時,由催化劑觸發燃燒反應而移去污染物。實驗顯示,如果廢氣流速夠慢且催化床溫度夠高的話,燃燒槽不須點火,但燃燒仍可持續的進行。觸媒燃燒經常用來處埋含有HC或臭味的氣體。燃燒溫度約在600~900℉之間。觸媒燃燒有下列優點:
1.適合處理低濃度的廢氣,且可在較低溫度下進行,故可作為傳統燃燒器的後處理設施,無需助燃。2.由於在低溫下燃燒,故不會像傳統燃燒器產生大量的氮氧化物。缺點包括:
1.高初設費;2.粒狀物須先去除;3.廢棄的催化劑形成處理上的問題。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觸媒燃燒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