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賓貢 - 教育百科
ˋ
  • 漢語拼音 bīn gòng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bīn gòng
解釋:
1.古代鄉舉,地方官員設宴款待應舉的學子,稱為「賓貢」。《隋書.卷七三.循吏列傳.梁彥光》:「及大成,當舉行賓貢之禮,又於郊外祖道,并以財物資之。」
2.稱他國的貢士。《宋史.卷四八七.外國列傳三.高麗》:「先是,三年,上親試諸道貢舉人,詔賜高麗賓貢進士王彬、崔罕等及第,既授以官,遣還本國。」
3.臣服。唐.韓愈〈後廿九日復上書〉:「九夷八蠻之在荒服之外者,皆已賓貢。」《明史.卷一二四.擴廓帖木兒列傳》:「陛下乘時應運,削平群雄,薄海內外,莫不賓貢。」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賓貢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