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大成 - 教育百科
ˋ
ˊ
dà chéng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dà chéng
解釋:
  1. 偉大的成就。
    【例】經得起挫折,才能有大成。
  2. 指道德或學問的成熟完備。
    【例】韓非的學說集法家思想之大成。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大成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注音:
漢語拼音: dà chéng
解釋:
1.偉大的成就。《禮記.學記》:「九年知類通達,強立而不反,謂之大成。」《孟子.萬章下》:「孔子之謂集大成,集大也者,金聲而玉振也。」
2.古樂一變為一成,九變而樂終,至九成完畢,稱為「大成」。後來引申為集合前人的學說或主張,形成完整的體系。《孟子.萬章下》:「孔子之謂集大成,集大成也者,金聲而玉振之也。」
3.南北朝北周宣帝的年號(西元579)。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大成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Ta Ch´êng
作者: 劉鳳學
日期: 2004年11月
出處: 舞蹈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舞名。唐朝(西元618∼西元907)禮儀舞蹈;宗廟舞蹈之一。貞觀十四年(西元640)時,議請奏《大成之舞》,祭世祖元皇帝之廟。
參照:
《舊唐書.音樂一》、《唐會要.卷三十三》。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大成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基本資料
作者: 陳章錫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大成」指周代的學校教育,在學生入學九年時,考查其是否能觸類旁通,臨事堅定,不違背師教。若能將多年來所學知識融會貫通,踐履於行為上,可說已有了最大的成就。〔學記〕在「謂之小成」之後,按著說:「九年知類通達,強立而不反,謂之大成。夫然後足以化民成俗,近者悅服,而遠者懷之。此大學之道也。」可見大學教育的步驟,雖也兼顧知識的傳授,卻仍偏重道德品行的陶養,在學習過程中,不只士子能奮勉勸善,而在廣立學校,按時考試的客觀制度下,庶民也因有所感受,受到潛移默化的效果。藉由「大成」的深刻涵義,可以看出大學教育的最終目標,在於培養智德兼備的優秀政治人才,進而教化人民,移風易俗,使天下歸心。
  從〔學記〕的這段話,可知我國古代的學校教育,只有小學和大學兩個階段;其實歐洲古代也是如此。大成的標準是「知類通達、強立而不反」,即是能夠活用知識,根據確切的原則,類推相關的事物;同時堅持原則,擇善固執,造次必於是,顛沛必於是,無論遇到什麼艱難困苦,也不會屈服,更不會改變立身行道的志向。教育要造就出這樣的人才,才算有成績。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大成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