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靼 - 教育百科
ˊ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1. 質地柔軟的皮革。
  2. →韃靼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靼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名]
1.質地柔軟的皮革。《說文解字.革部》:「靼,柔革也。」
2.參見「韃靼」條。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靼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㈠ㄉㄚˊ

1. 質地柔軟之皮革。《說文解字.革部》:「靼,柔革也。」清.段玉裁.注:「此雲柔革,謂革之柔耎者也。」

2. 「韃靼」:唐末蒙古種族之一。為契丹西北族,沙陀之別種,散居中國西北、蒙古、中亞、獨立國協東部等地。元亡後,其宗族走漠北,於清時歸附。宋.魏了翁《鶴山集.卷九三.類省別試所策問又一道》:「契丹崛起,女真垂弱,韃靼驟強,雖其種族不一,興替無常,而迭相更代,長為北邊之患。」

㈡ㄓㄜˊ,ㄉㄚˊ之又音。

注音: ㈠ㄉㄚˊ ㈡ㄓㄜˊ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靼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