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赭 - 教育百科
ˇ
  • 部首 ㄔˋ
  • 部首外筆畫 8
  • 總筆畫 15
  • 漢語拼音 zhě
  • 發音 播放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zhě
解釋:
  1. 紅褐色的土。
    【例】丹青赭堊
  2. 紅褐色的。
    【例】赭衣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赭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zhě
解釋:
[名]
紅褐色的土。《說文解字.赤部》:「赭,赤土也。」《管子.地數》:「上有赭者,下有鐵。」
[形]
紫紅色的。如:「赭衣」。《新五代史.卷五二.雜傳.杜重威傳》:「契丹賜重威赭袍,使衣以示諸軍。」
[動]
燒光、燒盡。《史記.卷六.秦始皇本紀》:「始皇大怒,使刑徒三千人皆伐湘山樹,赭其山。」唐.柳宗元〈賀進士王參元失火書〉:「黔其廬,赭其垣,以示其無有。」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赭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