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棒喝 - 教育百科
ˋ
ˋ
  • 漢語拼音 bàng hè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bàng hè
解釋:
  1. 佛教用語。禪師啟發弟子開悟的方法。或用棒打,或大聲一喝,或棒喝一起來,使弟子於當下開悟。後來也指用言語警醒迷誤的人。
    【例】父親這番話猶如棒喝,使他內心深為過去的荒唐行為悔恨不已。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棒喝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bàng hè
解釋:
1.佛教用語。禪師啟發弟子開悟的方法。或用棒打,或大聲一喝,或棒喝交施,使弟子於當下開悟。《續傳燈錄.卷二五.東京淨因蹣菴.繼成禪師》:「茫茫盡是覓佛漢,舉世難尋閑道人;棒喝交馳成藥忌,了忘藥忌未天真。」《龍舒增廣淨土文.卷一一.承相鄭淸之勸修淨土文》:「人能屏除萬慮,一意西方,則不施棒喝而悟圓頓機。」
2.警醒迷誤的人。宋.王安石〈答張奉議〉詩:「思量何物堪酬對,棒喝如今總不親。」明.王永積〈家園〉詩三○首之二五:「棒喝無煩問野僧,死生生死有何能?」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棒喝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