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躠 - 教育百科
ˋ
  • 部首 ㄗㄨˊ
  • 部首外筆畫 17
  • 總筆畫 24
  • 漢語拼音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參見「蹩躠」條。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躠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蹩躠」:

⑴ 行走不正之狀。《集韻.入聲.曷韻》:「𨃛、躠,跋𨃛,行不正。或作躠。」《字彙.足部》:「蹩躠,行不正貌。」宋.蘇舜欽〈悲二子聯句〉詩:「弱女癡蹩躠,文隨寒餓飢。」《聊齋志異.卷四.續黃粱》:「又顧斜日已墜,無可投止,不得已,參差蹩躠而行。」

⑵ 竭盡心力之狀。《莊子.馬蹄》:「蹩躠為仁,踶跂為義,而天下始疑矣。」成玄英.疏:「蹩躠,用力之貌。」

⑶ 迴旋起舞之狀。《集韻.入聲.薛韻》:「𨆳、殺,蹩𨆳,旋行貌。或作殺,亦書作躠」《正字通.足部》:「蹩躠,旋行貌。」漢.張衡〈南都賦〉:「翹遙遷延,蹩躠蹁躚。」唐.盧照鄰〈五悲文.悲人生〉:「鐘鼓玉帛,蹩躠蹁躚。」

注音: ㄙㄚˋ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躠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