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週邊機連線同時操作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Simutaneous Peripheral Operation On-Line,簡稱Spooling
作者: 莊道明
日期: 1995年12月
出處: 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大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週邊機連線同時操作又稱之為預存列印,是將慢速週邊裝置的輸出入資料先存放於快速週邊裝置(如磁碟機),然後再由中央處理單元來讀取或由印表機列印。由於中央處理單元不必要和這些慢速裝置直接界面,因此提高中央處理單元的操作速度。
  週邊機連線同時操作是電腦作業系統中,為便於管理高速與慢速週邊設備之間資料輸出入作業所設計。一般在大電腦系統中,電腦主機可同時執行10幾個程式運算,但整個系統往往只有一部印表機,負責資料輸出的列印作業。當這些運算程式都要求在印表機上列印時,為使列印作業能依序被執行,且又不占用主機高速運算能力,因此每個輸出的程式,會各自先被寫到磁碟上。當輸出的程式全部被寫到磁碟後,週邊機連線同時操作即完成,然後主機便會執行列印指令,將磁碟上的檔案逐一完整的由印表機上印出來。
  使用週邊機連線同時操作的另一個因素,是印表機的列印速度比磁碟的速度慢太多。將輸出的資料檔案寫到磁碟的速度,遠較將檔案直接由印表機印出速度快,因此若將輸出檔案先寫到磁碟上,則電腦程式的執行速度會較快;即不曾因資料從印表機直接列印出來,而使得整部電腦系統的運作速度減低。有些電腦系統設計使用單獨的小型電腦,專門處理將已經寫到磁碟上,準備由印表機列印出來的輸出檔案。這種週邊機連線同時操作的設計,使得電腦整體作業更具有效率。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週邊機連線同時操作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