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黃銅礦 - 教育百科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知識單元
簡介:
主要由銅、鐵、硫三種元素所構成,並常含有少量的銀、金、錳、砷(As)、硒(Se)和碲(Te)。新鮮表面呈銅黃色,若暴露潮濕空氣過久,會風化變為青銅色。 黃銅礦與黃鐵礦十分相似,但顏色偏黃,硬度稍低,條痕為帶綠的黑色可相互區別。黃銅礦是含銅礦物中分布較廣的一種礦物,同時,也是提煉銅的重要來源。
知識 1:
導熱性
資料來源: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_黃銅礦
化學成分: CuFeS<sub>2</sub>
國內產地: 台北金瓜石、瑞芳之金銀銅礦床中
國外產地: 英國Cornwall的Redruth,Carn Brea和Liskeard
學域-大分類: 地質-岩礦類
礦物分類: 硫化物及硫鹽
紀錄類別: 礦物知識單元
授權資訊: 授權請洽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相關業務聯絡人:謝玉鈴小姐
04-23226940*786
ling@nmns.edu.tw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