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銼吻淵油鰻 - 教育百科
中研院臺灣生命大百科
生物資訊
中文名: 銼吻淵油鰻
英文名: Bathymyrus simus
描述:
身體適當延長呈長圓柱狀,尾部側扁,頭部及身體呈淡褐色,全長為鰓孔位體高及肛門位體高之14.2及17.0倍;肛門位於全長中點略前方,肛門前長佔全長的41%;尾長無特別延長,其長度約為肛門前長的1.4倍;尾端較硬,不易彎折,尾部末端鰭條退化,較背鰭及臀鰭的鰭條短;背鰭起點位於胸鰭上方;奇鰭具有窄且不明顯的淡褐色邊緣,鰭條不分節;胸鰭發達;全長為頭長之6.4倍,吻端短,口裂末端達眼睛後緣,吻長小於眼直徑,吻長為眼直徑之0.4倍;眼睛大,約占頭長的20.8%;前鼻孔為短管狀,靠近吻端,後鼻孔有瓣膜、位於上唇邊緣。前上頜骨齒外露,兩頜齒為一列(前部除外);齒圓錐狀;上頜骨齒與下頜骨齒列前端二至三列、後方一列;前上頜骨齒與鋤骨齒分離,鋤骨齒前方二列尾端呈一列,但並不延伸於後。背鰭起點在鰓孔之上方。福馬林標本,身體上側為淡褐色,下側為淡色。背鰭前側線孔數10,胸鰭前側線孔數7,肛門前側線孔數44;背鰭前脊椎骨數11-12,肛門前脊椎骨數45-48,血管閉合處前脊椎骨數59-62,總脊椎骨數130-136。
分布:
分布於西太平洋海域。臺灣海城目前僅出現在西南部海域,包括澎湖及東港等海域。
作者: 臺灣魚類資料庫
授權方式: 創用CC
資料來源: 中研院臺灣生命大百科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