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交流評鑑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Transaction Evaluation
作者: 蔡清田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交流評鑑指教育評鑑人員將教育方案或課程方案或實驗試用過程中的資料提供課程設計人員,做為改進依據之一種教育評鑑途徑。
  交流評鑑的目的在強調教育評鑑人員與課程設計人員之間不斷的交互作用與互補,而且採用此評鑑途徑之教育評鑑人員重視課程設計人員需求之滿足,所以教育評鑑人員會特別重視某些特定的課程設計情境以及特定情境中之問題。
  交流評鑑的評鑑方法,主要是由課程設計人員和教育評鑑人員不斷互動的歷程,教育評鑑人員依照課程設計人員的需要蒐集資料,採用教室觀察、個案研究、訪談等方法。
  交流評鑑的主要參與人員,主要包括課程實施的教師、學校中的其他相關教師或行政人員,以及地方或中央的教育行政視導人員,或政府委託之教育評鑑專家。在交流評鑑中,教師本身也可以是課程設計人員,而且教師也可以擔任評鑑人員之角色。
  此種評鑑途徑最大的特色在於能夠符合課程設計人員對於資料的需求,而且可以不斷提供回饋以為修正及再試用之參考;同時也能就課程設計人員的資料需求立即反應。然而此評鑑途徑仍有其不易克服之缺失,如過分強調特殊情境下的課程設計人員之需求,可能限定了課程方案普遍應用的可能性。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交流評鑑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