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訪 - 教育百科
ˇ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ㄔㄚˊㄨㄣˋㄖㄨˊ:「ㄘㄞˇㄈㄤˇ」。
  2. ㄊㄢˋㄨㄤˋㄅㄞˋㄨㄤˋㄖㄨˊ:「ㄈㄤˇㄨㄣˋ」、「ㄊㄢˋㄈㄤˇ」、「ㄈㄤˇㄊㄢˊ」、「ㄅㄞˋㄈㄤˇ」。
  3. 調ㄉㄧㄠˋㄔㄚˊㄓㄣㄔㄚˊㄖㄨˊ:「ㄇㄧㄥˊㄔㄚˊㄢˋㄈㄤˇ」。
  4. ㄒㄩㄣˊㄑㄧㄡˊㄊㄢˋㄒㄩㄣˊㄖㄨˊ:「ㄈㄤˇㄑㄧㄡˊ」、「ㄈㄤˇㄍㄨˇ」、「ㄒㄩㄣˊㄧㄡㄈㄤˇㄕㄥˋ」。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訪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fǎng
解釋:
  1. 詢問、徵詢。
    【例】探訪、採訪
  2. 調查、偵察。
    【例】明察暗訪
  3. 尋求、探尋。
    【例】訪求、訪古、尋幽訪勝
  4. 探望、拜望。
    【例】拜訪、訪友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訪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fǎng
解釋:
[動]
1.詢問、徵詢。《左傳.哀公十一年》:「季孫欲以田賦,使冉有訪諸仲尼。」
2.調查、偵察。如:「明察暗訪」。《三國志.卷一二.魏書.崔琰傳》:「太祖狐疑,以函令密訪於外。」
3.尋求、探尋。《晉書.卷九一.儒林傳.序》:「於是傍求蠹簡,博訪遺書。」宋.蘇軾〈石鐘山記〉:「至唐李渤始訪甚遺蹤,得雙石於潭上。」
4.探望、拜望。如:「探訪」、「拜訪」。《宋史.卷四五九.卓行傳.巢谷傳》:「谷獨慨然自眉山誦言欲徒步訪兩蘇,聞者皆笑其狂。」
[名]
姓。如唐代有訪式。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訪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訪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hóng
屬性: 單字不成詞者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訪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相關閩南語 相關客家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