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巴父頸鰭魚 - 教育百科
中研院臺灣生命大百科
生物資訊
中文名: 巴父頸鰭魚
英文名: Iniistius pavo
描述:
體極側扁;背緣銳脊狀,高陡隆起;頭部眼上方圓,往下至吻部幾垂直。吻鈍;口中大,前位,略可向前伸出;上下頜各具錐形牙一行,前端各具彎形犬齒各一對。前鰓蓋邊緣具鋸齒。體被中大圓鱗;頰部被鱗片,但僅眼後至眼下方處具 1或 2列鱗片,鰓蓋背面具 1或 2列鱗片。D. IX, 12-13;A. III, 12-13;P. 12;L.l. 20-22+5-6;G.R. 7-8+12-13;背鰭第II棘與第III棘分離,背鰭起點在眼後上方,延長且具彈性;尾鰭小而為圓形。幼魚體呈黃褐色;體側鱗片各具小黑點;眼部具放射紋;各鰭暗色,背鰭具大小各一之眼斑;臀鰭第1-2軟條上方之體側或有另一眼斑。成魚體灰白色;體側中部有黃白色斑塊,體側另有3條暗色寬帶,尾鰭基部或另具一暗色帶;頭部於前端、眼下及鰓蓋均具暗色寬斑紋;側線上方與背鰭第VI棘基部間具一鑲藍色邊之黑斑,雄成魚則另於臀鰭第1-2軟條上方之體側會再度出現第二個鑲藍色邊之黑斑。
分布:
廣泛分布於印度-泛太平洋區。台灣東部、東北部、南部、西南部海域及離島之澎湖、小琉球均有記錄。
作者: 臺灣魚類資料庫
授權方式: 創用CC
資料來源: 中研院臺灣生命大百科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