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縹 - 教育百科
ˇ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piǎo
解釋:
  1. 淡青色。即月白色。
  2. →縹緲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縹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piǎo
解釋:
[名]
青白色的綢布。《楚辭.王襃.九懷.通路》:「紅采兮騂衣,翠縹兮為裳。」
[形]
淡青色。即月白色。清.錢謙益〈後飲酒〉詩七首之一:「但餘六長瓶,味甘色復縹。」
注音:
漢語拼音: piào
解釋:
(一)之又音。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縹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㈠ㄆㄧㄠˇ

1. 青白色的綢布。《說文解字.糸部》:「縹,帛青白色也。」漢.王襃〈九懷.通路〉:「紅采兮騂衣,翠縹兮為裳。」《續漢書志.第三○.輿服志下》:「賈人,緗縹而已。」《隋書.卷三二.經籍志一》:「但錄題及言,盛以縹囊。」

2. 淡青色。即今所謂月白色。《玉篇.糸部》:「縹,青白色。」晉.潘岳〈笙賦〉:「披黃包以授甘,傾縹瓷以酌酃。」清.錢謙益〈後飲酒〉詩七首之一:「但餘六長瓶,味甘色復縹。」

3. 「縹緲」:高遠隱忽而不明。唐.白居易〈長恨歌〉:「忽聞海上有仙山,山在虛無縹緲間。」明.葉憲祖《易水寒》第二折:「縹緲層臺,勢凌空列星堪摘。」或作「漂渺」、「飄眇」、「飄渺」、「飄緲」、「瞟眇」、「縹眇」、「縹渺」。

㈡ㄆㄧㄠˋ,ㄆㄧㄠˇ之又音。

注音: ㈠ㄆㄧㄠˇ ㈡(又音)ㄆㄧㄠˋ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縹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