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稊稗 - 教育百科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
|
注音: | |
漢語拼音: | tí bài |
解釋:
兩種一年生的草本植物。稗生於水田溼地,莖粗大,高約一、二公尺,苗葉似穇子,細長而漸尖,邊緣有細鋸齒。初秋開花,殼上有芒,為綠色或紫色。子如黍粒大小,茶褐色。可磨做麵食,或為家畜飼料。稊類似稗,穗像粟,生於荒地。《景德傳燈錄.卷一六.澧州樂普山元安禪師》:「肌骨異芻蕘,稊稗終難映。」明.李時珍《本草綱目.卷二三.穀部.稗》:「五穀不熟,不如稊稗。稊苗似稗,而穗如粟,有紫毛,即烏禾也。」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稊稗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