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石紋尾鯙 - 教育百科
中研院臺灣生命大百科
生物資訊
中文名: 石紋尾鯙
英文名: Uropterygius marmoratus
描述:
體呈長圓柱形。肌肉間的骨刺粗厚,體色乳黃至灰色,體表密布許多相互靠近的暗色圓型小斑點。前鼻管短管狀,後鼻孔位於眼睛中間的上方,鰓孔位於體側中央,呈現小隙裂狀。背鰭和臀鰭只出現在尾部的末端。頜齒3列,鋤骨齒部份為雙列。全長為頭長的10.9–11.1 (11.0)倍,鰓孔位體高的24.8–33.7 (29.2)倍,軀幹長的2.9–3.0 (3.0)倍。頭長為眼直徑的15.1–18.0 (16.5)倍,吻長的6.6–7.2 (6.9)倍。總脊椎骨數132–134。典藏標本: TOU-AE 1767, 430 mm TL, Taitung, Oct. 2005; TOU-AE 3197, 586 mm TL, Lanyu, Aug. 2006. TOU-AE 4827, 631 mm TL, Lanyu, Jul. 2006。Loh et al. (2008)基於本種的肌肉間的骨刺較粗,及其粒線體DNA中ND5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分析結果,建議將本種由Uropterygius屬改歸屬於Scuticaria。
分布:
產於印度-西太平洋區海域。Loh et al. (2008)發表產於台東之新紀錄種,陳等(2010)首次紀錄於墾丁。
作者: 臺灣魚類資料庫
授權方式: 創用CC
資料來源: 中研院臺灣生命大百科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