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鶩 - 教育百科
ˋ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1. 鳥類中的游禽類。俗稱為「野鴨」。
    【例】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唐.王勃〈滕王閣序〉)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鶩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名]
鳥類中的游禽類。俗稱為「野鴨」。唐.王勃〈滕王閣序〉:「彩徹雲衢,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一)之又音。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鶩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㈠ ㄨˋ

雁鴨,鳥中之游禽類。《說文解字.鳥部》:「鶩,舒鳧也。」漢.馬援〈誡兄子嚴敦書〉:「效伯高不得,猶為謹敕之士,所謂刻鵠不成尚類鶩者也。」唐.王勃〈滕王閣序〉:「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孽海花》第二七回:「白雲觀就是他納賄的機關,高道士就是他作惡的心腹,京外的官員,那個不趨之若鶩呢?」亦稱為「野鴨」。

㈡ ㄇㄨˋ,ㄨˋ之又音。

注音: ㈠ㄨˋ ㈡(又音)ㄇㄨˋ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鶩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