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灰山鶉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Gray Partridge
日期: 2007年1月
出處: 脊椎動物百科全書
辭書內容
學名:
Perdix perdix
形態:
體長30公分。頭頂、後頸、背部為褐色;臉至喉部為橙色;眉至頸側、胸部、脅為灰色,其中脅部亦有紅褐色斑紋;腹部和尾下腹羽白色,但腹部有一塊褐色斑;腳暗灰色。
分布:
共7亞種,分布於歐洲及亞洲,由歐洲中部和西部、土耳其至中國西北。
生態習性:
棲息於開闊的草原環境或農耕地。食物以植物為主;因為人類噴灑殺蟲劑和除草劑,使得灰鷓鴣的食物來源遭到污染和破壞。叫聲為響亮的“kerr-r-r-ick”聲。平時會成家族群出現,睌冬時繁殖成鳥便會開始配對,屬於一夫一妻制,雄鳥會分佔繁殖領域。巢常築於灌木樹籬下面;每窩可產卵多至25個,平均19個;卵淡褐色,沒有斑紋,孵化期23~25天。
綱:
鳥綱(Class Aves)
目:
雞形目(Order Galliformes)
科:
雉科(Family Phasianidae)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灰山鶉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