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頰 - 教育百科
ˊ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ㄧㄢˊㄇㄧㄢˋ˙ㄉㄜㄌㄧㄤˇㄆㄤˊㄖㄨˊ:「ㄇㄧㄢˋㄐㄧㄚˊ」。
  2. ㄏㄨㄢˇㄐㄧㄚˊㄨㄟˋㄖㄣˊㄑㄧㄡˊㄑㄧㄥˊㄑㄧㄡˊㄕㄨˋㄖㄨˊ:「ㄓㄜˋㄐㄧㄢˋㄕˋㄗㄨㄥˇㄐㄧㄥㄌㄧˇㄈㄟㄔㄤˊㄕㄥㄑㄧˋㄎㄜˇㄈㄡˇㄑㄧㄥˇㄋㄧˇㄉㄞˋㄨㄟˊㄏㄨㄢˇㄐㄧㄚˊ!」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頰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jiá
解釋:
  1. 面部兩旁顴骨以下的部分。
    【例】臉頰、面頰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頰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jiá
解釋:
臉部兩側面,顴骨以下的部分。如:「兩頰緋紅」、「面頰」。漢.王充《論衡.自紀》:「人面色部,七十有餘,頰肌明潔,五色分別。」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頰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1. 面兩旁顴骨以下之處。如:「兩頰緋紅」、「面頰」。《說文解字.頁部》:「頰,面旁也。」漢.王充《論衡.自紀》:「人面色部,七十有餘,頰肌明潔,五色分別。」宋.蘇軾〈紅梅〉詩三首之三:「丹鼎奪胎那是寶,玉人頩頰更多姿。」

2. 旁側。《魏書.卷九○.逸士列傳.李謐》:「且若二筵之室為四尺之戶,則戶之兩頰裁各七尺耳,全以置之,猶自不容,矧復戶牖之間哉?」宋.文同〈郡齋水閣閑書.湖橋〉詩:「湖橋北頰花塢,水閣西頭竹村。」

注音: ㄐㄧㄚˊ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頰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相關閩南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