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BASIC程式語言 - 教育百科
B
A
S
I
C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Beginner's All-Purpose Symbolic Instruction Code,簡稱 BASIC
作者: 王梅玲
日期: 1995年12月
出處: 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大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BASIC程式語言是1965年美國達毛斯學院(Dartmouth College)所開發,原係僅供學校的學生們作教學研究用,這種語言後來在克蒙尼博士(Dr. John Kemeny)及顧茲(Dr. Thomas Kurtz)之指導下,首先應用於奇異電氣公司的225電腦系統。這是一種交談性語言(Interactive Language),意為程式設計師可以直接與電腦系統溝通,電腦系統也可以直接對程式設計師溝通。
  1960年代後期,大專院校中的分時系統用BASIC程式語言者,非常普遍。1970年代中期,微電腦問世後,也是以BASIC程式語言為主要語言。目前,學校學生採用微電腦系統為電腦程式之教學工具者亦普遍採用BASIC程式語言。此外,更由於這種語言已有擴充改進,能夠處理資料檔,因此許多中小型企業機構的電腦系統也已經廣泛地使用。
  BASIC程式語言的優點之一,是使用容易。近年來,這項語言已陸續擴大與發展,而成為一種威力強大的程式語言。
  但是BASIC程式語言的擴充與發展,主要乃得力於小型電腦系統的許多廠商的努力,因此BASIC的編譯程式和直譯程式也是形形色色,而形成各型機器之間不能互通之處甚多。某一型電腦的BASIC程式,並不一定可以用之於另一型電腦系統。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BASIC程式語言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