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Pseudocercospora hangzhouensis - 教育百科
P
s
e
u
d
o
c
e
r
c
o
s
p
o
r
a
h
a
n
g
z
h
o
u
e
n
s
i
s
中研院臺灣生命大百科
生物資訊
中文名:
英文名: Pseudocercospora hangzhouensis
描述:
葉斑不規則,受葉脈限制,寬1–5毫米,病斑經常互相融合,褐色,於葉背相對應處淡黃褐色,沒有明顯的邊界。於上下葉表皆會產孢。葉背外部有二次菌絲體:菌絲透明或淡綠色,寬1–2微米,於二次菌絲側邊可著生分生孢子梗,與植物葉毛互相糾結。子座褐色,多於葉面出現,近球形至長形,寬可達35微米。分生孢子梗半透明至淺綠色,密集叢生或著生於二次菌絲上,少有分隔,無分枝和膝狀彎曲,頂端圓形或圓錐形,孢子痕未增厚,2–15×1–2.5微米。分生孢子筆直至彎曲或波狀,透明,絲狀或狹倒棍棒狀,有不明顯的多分隔,頂端尖細,基部倒圓錐形,15–110×1–2微米;孢子痕未增厚。

分布:
分布於台灣台中中興大學。</p>
作者: 黃尹則
授權方式: 創用CC
資料來源: 中研院臺灣生命大百科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