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seudococcus cryptus - 教育百科
P | |
s | |
e | |
u | |
d | |
o | |
c | |
o | |
c | |
c | |
u | |
s | |
c | |
r | |
y | |
p | |
t | |
u | |
s |
中研院臺灣生命大百科
生物資訊
中文名: | |
英文名: | Pseudococcus cryptus |
描述: 體卵圓形至寬卵圓形,約1.7-2.6 (2.2) mm 長,0.9-1.8 (1.3) mm寬。觸角7或8節,約417-567 (506) μm長。唇基上唇鞘,約172-211 (186) μm長。下唇約139-178 (161) µm,略短於唇基上唇鞘。足發達,細長。前足:基節約106-117 (111) µm長;轉節+腿節約294-333 (312) µm長;脛節+跗節約317-350 (328) µm長;轉節+腿節長/脛節+跗節長約為1.02-1.09 (1.05);脛節/跗節約是2.35-2.71 (2.54)。中足: 基節約122-150 (134) µm長;轉節+腿節約339-378 (355) µm長;脛節+跗節約361-383 (372) µm長;轉節+腿節長/脛節+跗節長約為1.01-1.10 (1.05);脛節/跗節約是2.61-3.00 (2.79)。後足: 基節約133-161 (150) µm長;轉節+腿節約361-400 (379) µm長;脛節+跗節約383-433 (417) µm長;轉節+腿節長/脛節+跗節長約為1.01-1.14 (1.10);脛節/跗節約是2.83-3.35 (3.09)。爪粗短,無爪突,約31-33 (33) µm長。少量透明孔分布於後足基節、腿節及脛節。腹裂,卵圓形,約89-167 (114) μm長,150-278 (193) μm寬,中央被節間線區隔。具發達背裂,內緣略為骨化,每瓣上有10-16個三孔腺及3-9根小刺毛。刺孔群17對。臀瓣刺孔群(C18),位於骨化膜質區域,每個具2根錐狀刺毛,約24-31 (27) µm長,伴著2-3根附毛及23-32三孔腺。倒數第2對刺孔群(C17),每個具2根錐狀刺毛,約18-23 (20) µm長,伴著2-4根附毛及12-18個三孔腺,坐落於膜質區域內。更之前的刺孔群,每個具3-4根錐狀刺毛,約13-21 (17) µm長,伴著2-4根附毛及10-19個三孔腺,坐落於略為骨化區域內;臀瓣中等發達,具一端刺毛,約167-206 (190) μm長。肛環約72-94 (84) µm長,150-278 (193) µm寬,具6根肛刺毛,約133-178 (160) µm長。 背方有纖細鞭狀刺毛,約42-89 (66) µm長,伴著短刺毛,約8-24 (13) μm長。具三孔腺,約4 µm長,數量多,均勻分布。無多孔腺。具少量蕈狀腺,約8-15 (11) μm長,蕈狀緣,直徑約9-13 (10) μm長,通常1對蕈狀腺在額刺孔群後方,另有1對出現在後胸亞中區;偶1或2隊會出現在胸緣;少數會有1對在腹部緣,或單個位於腹部後幾節中線;通常會有2-4個蕈狀腺,最多8個聚在一起,經常會有1或2個細小盤狀孔鄰近蕈狀緣。具管狀線,約8-10 (9) μm長,4-5 (4) μm寬,有時會取代所有蕈狀腺,或另外出現。 體腹方有許多纖細鞭狀刺毛,約64-124 (90) μm長,伴隨著短鞭刺毛,約19-37 (28) µm長。長刺毛,約65-121 (91) µm長,分布於體中央區域。三孔腺,與背方類似,均勻分布。具多孔腺,直徑約7-9 (8) µm長,分布於產卵孔後緣,呈單列分布於腹部第4-7節後緣,通常呈單列在腹部第6-7節前緣;有一些散佈於胸部中央區。不具蕈狀腺,偶會有單個分布於胸部。管狀腺3類,大型者,與背方中央者相同,通常管口伴著1個盤狀孔,有時會有不明顯的外緣,成群分布於腹緣,四散分布於頭及胸部。窄型管,約7-10 (9) μm長,3-4 (3) μm寬,分布於腹部各節中央。小型管狀腺,約5-7 (6) μm長,2 μm寬,橫跨於腹部各節中央區域,有些分部胸部中央區域。 |
|
分布: Pseudococcus cryptus</em> 為世界廣泛分部的物種,目前至少已經有41國有其記錄,詳細分布國家如下。</p> 非洲區(Afrotropical): 阿松森島、肯亞、模里西斯、桑吉巴。</p> 澳斯塔拉西亞區(Australasian): 美屬薩摩亞、密克羅尼西亞聯邦、美國(夏威夷)、帛琉、西薩摩亞。</p> 新熱帶區(Neotropical): 阿根廷、巴西、哥斯大黎加、薩爾瓦多、馬德拉群島、巴拉圭、聖塔露西亞、美屬維京群島。</p> 東方區(Oriental): 安達曼群島、孟加拉、不丹、英屬印度洋領地、汶萊、中國 (湖南)、印度、印尼、柬埔寨、寮國、馬來西亞、馬爾地夫、尼泊爾、菲律賓、新加坡、斯里蘭卡、台灣、泰國、越南。</p> 古北區(Palaearctic): 阿富汗、中國、伊朗、以色列、日本、南韓、西班牙。</p> Pseudococcus cryptus</em> 在台灣已於台北市(公館)、新竹市、新竹縣(竹東)、台中市(中興大學、自然科學博物館)、彰化市、屏東縣(屏東市)、花蓮市、台東市等地有發現之記錄。</p> |
|
作者: | 蔡明諭 |
授權方式: | |
資料來源: | 中研院臺灣生命大百科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