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光柵 - 教育百科
ˋ
guāng zhà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注音:
漢語拼音: guāng zhà
解釋:
利用光的繞射現象產生光譜和測定波長的裝置,通常在玻璃、金屬等材料上,製作大量平行細紋而成,例如每厘米內刻數百條至上千條,光透過它或被它反射時就產生繞射現象。也稱為「繞射光柵」。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光柵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grating raster
日期: 2003年10月
出處: 測繪學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利用光之繞射與干涉所製成的分光器。光柵表面常由多條平行、等寬、且等間隔的狹縫或刻槽組成。依狹縫或刻糟數目的不同,光柵分光的波長範圍亦不同。光柵有透射、反射、凹面與炫耀光柵之分。圖中a代表縫寬,d代表相鄰兩縫之間距,稱為光柵常數。α為入射角,β為出射角。與稜鏡相比,光柵的優點為分光時光譜級數多,色散對波長之分布為線性的。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光柵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